2019年1月18日下午,校级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机构话语研究中心”在南校区院系楼245会议室举办专题论坛,本次论坛也是必赢3003no1线路检测中心“新时代、新发展”教师发展论坛的一部分。论坛由个人汇报的形式举行,共5位老师发言,吸引了必赢官网不少师生参与,与发言人展开了热烈的讨论。
韩艳梅的汇报聚焦“语言政策、语言景观与市民态度之间的异议与矛盾”,以广州市为例,探讨了广州的语言政策、语言景观和市民态度之间的一致性与非一致性。分析显示,在英语、粤语以及繁体字等使用问题上,广州的城市空间存在大量的不一致性与矛盾。基于对多文化/多语言的社会现实与“使用单一语言的语言机制”(Pan,2009)的矛盾,研究认为语言多样化和和谐化显得日益重要。
王晓雯以“Discourse, power and mitigation: An analysis of two spoken Discourses in Hong Kong and UK”为题,以两种机构话语——香港日常工作会议和英国政府机构中的求职面试——为例,展示了话语中的缓和策略。分析发现,缓和策略主要通过使用情态、语气与“(非)人格化”得以进行,主要目的在于隐藏权力的不对等,缓和潜在的冲突。
李欣芳的报告题目为“Interactional consequences of topical divergences in clinical interviews: Indications of pragmatic impairment”。该研究以30例中国右脑损伤患者与其心理治疗师间的访谈为语料,分析了右脑损伤患者话语中的话题偏离及其语用受损情况。分析结果发现了已有研究中的三类话题偏离类型——琐碎细节、趣闻、不相干话题——造成了不同程度的语用受损。
赵林森的题目为“Facework, Politeness and Ritual of Bao(报)in Chinese Relational Mediation”,以人际调节节目中调解人的调解行为为切入点,研究中国语境下的礼貌行为。研究发现“报”(报答,报恩)是一种情面指向的仪式礼貌,是中国人的一种重要的礼貌现象。
熊涛的发言以“Representing culture in Chinese as a Second/Foreign Language textbooks: A critical social semiotic approach”为题。研究以自建的批判性社会符号学研究框架,分析了与文化相关的主题在两套国际汉语学习者教材的呈现方式。分析发现两套教材中的与文化相关主题在时代性、图片类型、图片与文化对应关系、图文关系等方面都存在异同。研究最后亦展望了综合和平衡的文化呈现的意义及其对提高多元文化意识和世界公民意识的重要性。
本次小组论坛为中心成员营造了重要的交流平台。小组成员准备充分,汇报内容紧紧围绕“机构话语”主题。汇报人的内容有已发表的论文,也有正在进行的研究。汇报后发言人与参会者进行深入讨论,气氛热烈。相信本次论坛对推行小组成员的研究带来了应用的积极作用。
附:研讨现场图片集锦